最近这十年,我们看到文学正越来越成为艺术门类的母本。《我的阿勒泰》影视化的成功,引发人们对于原著的浓厚兴趣。
这是中国当代文学产生飞跃式发展的十年。文学创作展现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优品、精品层出不穷,生动描绘着社会主义繁荣发展的万千气象,努力满足着人民对于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和期待。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这为新时代文学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以人民为中心”。十年来,“人民性”在文学的中心地位得到充分凸显,文学工作者不再沉迷于一己悲欢,而是不断从人民的生活中挖掘丰富矿藏。
严肃文学致力于弘扬劳动者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赵德发《经山海》、欧阳黔森《看万山红遍》反映劳动者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伟大事业里所发挥的作用;陈彦《装台》、关仁山《白洋淀上》表现劳动者在平凡生活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格;葛亮《燕食记》、王旭烽《望江南》描摹精妙的劳动技能,传承亘古不变的“匠人精神”……这些作品不光展现劳动的力与美、刻画劳动人民的心灵世界,还重新凸显“劳动”在人们追求美好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我在北京送快递》《我的母亲是保洁》等非虚构作品以职业作为切入点,勾连起各种社会关系,也让人们对于身边习以为常的劳动有了重新发现,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
网络文学更凸显劳动人民的创造性,《重卡雄风》里锐意创新的年轻改革者和兢兢业业的前辈工厂人以大公无私的精神和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将重型卡车的“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不少以“一带一路”、援非建设为背景的网络文学,展现了在海外奋斗的中国劳动者的形象。
“人民性”还体现在文学创作的主体是更广泛的人民。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拿起笔进行创作,杨本芬“女性三部曲”等“素人写作”记录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真切感受,点亮了中国人的微观生命史;王计兵从外卖小哥变成“外卖诗人”,把人生的每一步都织成了诗(写诗“是苦日子里的一颗糖”,也是对于生命的一种激活)。“素人写作”的成功也鼓舞了普通人的文学梦想。中国有着庞大的文学人口,基层文学爱好者可能缺乏严格的文学训练,但他们作品里呈现出的丰富人生经验、真挚情感、蓬勃的生命力,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近年来,专业文学机构对业余写作者投以更多的关切、帮他们实现文学梦想,中国作协“作家朋友,欢迎回家”活动就邀请了各地的基层作家走进他们仰慕已久的文学殿堂,张慧瑜等文学工作者辅导民间文学团体创作、帮忙推荐作品发表。当越来越多的“素人”投入创作,不光呈现了生活的多样性,也拉近不同群体之间的距离、重建文学与生活的交集。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十年来,文学作品的时代性不断增强,诞生了一批反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式现代化成就的主题创作。
围绕着决战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重大历史节点,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了《乡村国是》《国家温度》《塘约道路》《出泥淖记》《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江山如此多娇》,张桂梅、张富清、袁隆平、麦贤得、南仁东等一批时代楷模的形象也通过文学的塑造变得更加立体。
长篇小说努力展现波澜壮阔的时代变化。梁晓声《人世间》讲述了一代人的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塑造了一批有情有义、坚韧担当、善良正直的中国人形象,具有史诗般的品质。陈彦《主角》以一个秦腔艺人近半个世纪的际遇映照着广阔的社会现实,尽显大时代的鸢飞鱼跃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周瑄璞《芬芳》通过描绘中原大地一个大家族四代人的生活波折、精神变化、命运转向,折射出中原乡村从20世纪70年代至当下的巨大历史变革。青年作家马金莲《亲爱的人们》以80万字厚重篇幅反映西海固脱贫致富全过程,涉及异地搬迁、脱贫攻坚、凯发K8一触即发西部发展等关键事件,同时体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
文学也承载着丰富的时代精神。孙甘露《千里江山图》里者为事业和内心信仰前赴后继献出生命,李洱《应物兄》呈现当代知识分子复杂的精神世界并有所反省,东西《回响》探索都市人隐秘的精神状况,呈露和整理人心与人性的复杂缠绕。
新时代,文学更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来。清溪村是作家周立波的故乡,也是《山乡巨变》的发生地,文学对这座村庄而言不只是一张简单的名片,而是尝试与农业、农村、农民相结合,产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带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余艳《新山乡巨变》生动记录了文学如何助力清溪村的振兴。在新一代文学工作者的努力下,前辈作家对家乡、对未来的憧憬,正在成为美好现实。
时代变化也影响着文学发展。科幻文学成为新历史起点上人们展望中国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重要表达方式。科幻文学繁荣背后是中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强大以及年轻一代科学素养的显著提升,同时一些科技工作者也加入到文学创作队伍中来,张文武是一名激光极端制造团队的专家,他的科幻创作以强大的科研背景作为支撑。中国想要真正成为科技强国、创新强国,就需要国民普遍拥有蓬勃的创新力和想象力,而这正是科幻文学发展的坚定目标。
“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十年来,文学生产方式发生新的变化,文学创作呈现井喷趋势,优秀作品得以不断涌现,文学越来越多地成为其他艺术门类的母本。
专业文学工作者将精品意识贯穿于创作的每一个环节。文学创作空前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于是各级作协加强了对创作资助、文学评奖、文学评论、文学出版等关键环节的引领,最具代表性的是2022年启动的“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出版社从前期创作就开始介入,与作家共同打磨作品,作品完成后举办改稿会、发放试读本听取各方意见。作家申请到创作资助可以更沉下心来深入生活,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打磨精品。秉持着精品意识,诞生了《雪山大地》《宝水》《欢迎来到人间》《燕食记》等一批具有思想深度、时代高度、艺术精度的优秀作品,同时这些计划、作品成为“标杆”,指引着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方向。
另一方面,当写作成为普通人记录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文学的发表平台也从传统的文学期刊延伸到新媒体,甚至是朋友圈、备忘录。新媒体上,非虚构和诗歌成为主要创作门类,也催生了“谷雨故事”“人间the Livings”“正午故事”“真实故事计划”“澎湃·镜相”“三明治”等非虚构创作平台,吸引了一批稳固的读者群体,在个体和社会间搭建了桥梁,拓展了人们对现实的丰富认知,也能引发话题讨论,重新凸显了文学的社会意义。大量的爱好者选择在社交媒体和视频网站上写诗,诗歌与其他媒介形式紧密结合。一种是图文结合的诗 歌,不只写在纸上,还写在墙上、树上、车上、砖头上,任何物品都可以变成诗歌的载体;另一种视频化的诗歌,诞生于日常生活场景里,保持着粗粝的面貌和尖锐的意义探寻,把虚无缥缈的文学重新拉回到大地。文学创作的媒介化,也使得这种由普通人书写、源自生活土壤、真挚素朴的文学借助新媒体被更广泛地看到。
张艺谋曾经有过一句著名的表述:文学驮着电影走。而在最近这十年,我们看到文学正越来越成为艺术门类的母本。《人世间》《我的阿勒泰》影视化的成功,引发人们对于原著的浓厚兴趣,“文学性”依然是决定影视改编灵魂高度的关键要素。优秀的文学作品被全方位开发,《千里江山图》不光被改编为影视剧,也开发成舞台剧k8凯发、中篇评弹、连环画、剧本杀。围绕一部文学作品,不同艺术门类根据自己的特点对关键元素进行提取,带给读者不同于文字阅读的新奇体验。网络文学早已成为网络创意产业链的起始点和发动机,微短剧等新的媒介形式也大量借助网络文学作为素材。但如何提升网络文艺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品位,还需要持续探索。
“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面对这一轮历史性的变革,文学工作者努力抓住机遇,主动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这十年来,无论是作家参加综艺节目、开设新媒体平台,还是出版社借助直播销售图书、文学机构利用颁奖典礼推介优秀作品,都是文学界借助新媒体在不断探索抵达大众的新途径,努力打开过去封闭的传播圈层。
传统刊物在社交媒体上开设账号、举办各种文学活动。《十月》杂志的小红书粉丝已达1.9万,《收获》杂志的“文学”系列活动已成品牌。新兴刊物《北京文艺评论》打造新媒体的专属内容、整理互联网的思想碎片,建构了一个新的人文思想空间。文学刊物、出版社都在利用新媒体拓展销售渠道,东方甄选直播间《人民文学》和《收获》杂志创造出8.26万套、7.32万套,过千万码洋的销售记录,迟子建、李娟的作品销售达数十万册。
作家主动从幕后走到台前,努力展现自己的公众形象、打造人设,帮助文学更好走向大众。传统作家打破过去严肃、高高在上的刻板印象,展现出幽默睿智、接地气的一面。《我在岛屿读书》邀请苏童、余华、西川等作家为常驻嘉宾,他们有着丰厚的人生积淀,坦诚分享文学之于人生的意义,碰撞出精彩的火花,作家在镜头前的幽默诙谐呈现出一种和沉重作品的反差感。青年作家则一面借助新媒体凸显某种个性姿态、将创作变成“事件”,一面通过情感联结把作者、人物、读者重叠为一个整体、引发共鸣,以朋友的姿态陪伴读者成长。
一批社交网站成为文学传播的重要平台,它们不光带给文学巨大的流量,也生成了许多新的文学场。视频网站也将文学作为重点内容,既有文学课堂、文学评论、文学作品解析,也聚焦普通人的创作生活,把神秘、私人的文学创作变得公开、公共、可视化。影像化的呈现方式把诗歌从可听可读变成可看可感,展现出生活处处充满着诗意,鼓励人们不断去发现。新媒体上还诞生了文学播客等新的传播形式,节目里嘉宾放松地讨论文学与生活,激发独立思考、打开延展空间,同时又保留了一份神秘感,满足当下年轻人“既亲近又有距离”的边界意识。
新媒体时代,文学在生产、传播上的诸种变化,其目标在于探索如何与读者更好地发生碰撞,加强不同人在不同时空的情感联结、激发读者的分享,重新缔造文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要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凯发K8一触即发加强正面引导力度。”十年来,网络文学迅猛发展,中国网络文学作品规模达3786.46万部,网络文学作家队伍约为2929.43万人,网络文学读者规模达到5.5亿人。如此庞大的市场,使网络文学成为最具活力的文艺样式,网络文学作家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
网络文学从过去源自天马行空的想象变成更多取材于人民和现实生活,现实题材创作繁盛,呈现几个突出特点:一是全方位反映现实生活,从呈现个体悲欢延伸到处理人与外部世界、个体与时代的复杂关系,从反映社会问题到展开对宏大命题的思索。比如《剖天》通过气象灾难导致人物命运变化的设定来思考科学、自然、时间、生命、宇宙、人性与自由意志等宏大主题。二是现实题材网络文学融入了悬疑、推理、科幻等类型元素,在描写上兼具文学性与网感。比如“动物三部曲”开头设置悬念,先引人入胜再带出严肃的现实问题k8凯发,拓宽了现实主义的表现边界。三是通过对各个行业的描写,呈现出当代中国人独特的情感结构,塑造出一批挣扎、迷惘但仍不失奋斗精神的人物形象。
网络文学作者也开始借鉴前辈作家“深入生活”的优良传统。他们本就来自各行各业,拥有真实的工作经验、了解生动的行业细节,除了调用现实经验,他们也主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收集素材,并对典型题材进行深度加工。比如《一路奔北》以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为原型,讲述了一支年轻的科研团队不断克服技术瓶颈、外部竞争等危机,携手推动国产卫星导航系统自主研发的故事。为了更好地完成创作,作者多次前往相关科研单位进行采风,并邀请专家对创作进行科学支持和专业审阅。
网络文学不再沉溺于奇幻想象、历史穿越,而是将目光投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之路,真切反映时代脉动。《青山脚下三块石》以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澄照乡三石村为原型,以新安江水库移民为故事背景,描写了我国各族人民之间的相互交往、融合,以及村干部带领村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历程。相类似的还有《大国蓝途》《问稻》《只手摘星斗》等作品,铺陈了一幅幅时代发展的恢宏画卷,具有深刻的现实品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网络文学积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大量“国风”作品涌现,对刺绣、戏曲、制瓷、茶道等传统文化进行展示。这些作品大多以文化传承人为主角,描写他们如何继承传统技艺并发扬光大,也以文化遗产为线索串联起漫长的历史变迁。为了创作这些作品,网络文学作家不光需要掌握大量的历史细节,还需要了解一个技艺的传承脉络、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他们创作的过程也是对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加深了解的过程。
创作者不单借鉴古代的历史背景、文化资源,还对古典文化、古人智慧、民俗生活进行参透、还原,同时融入了现代人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他们对于历史的讲述,也源于现实面临的诸多困惑,马伯庸的《太白金星有点烦》就是将当下年轻人的职场焦虑移植到古代,赋予神仙凡人的喜怒哀乐,带给读者一种穿越次元又深感共鸣的奇妙体验。
十年来,网络文学还承担一个重要的功能——向世界讲述丰富多彩的“中国故事”。网络文学出海市场规模已超40亿元,海外访问用户超过2.3亿,覆盖约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主力军。网络文学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发展的日新月异和中国人民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帮助世界更立体、全面地认识中国。同时中国网络文学产业的强大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创作者、读者,使他们对中国更具有亲切感,提升着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2014年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成为一座继往开来的丰碑。十年过去了,在习文化思想的指引下,文学创作出现了崭新的气象,诞生了一批精品力作,广大文学工作者努力担负起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光荣使命,通过文学创作提供给人们丰富的精神力量,奏响澎湃的时代强音。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