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一触即发“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任务新挑战,科技创新事业发展也面临新的情势变化。探讨如何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观察大势,谋划全局,深化改革,全面发力,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以来,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包括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多次两院院士大会、每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20年9月的科学家座谈会、2021年9月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等。十九届中央局集体学习高频度关注“高新科技”领域发展,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科技、生物安全、数字经济等。
科技自立自强已被赋予国家发展战略支点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在短短一年内中央多次强调“科技自立自强”: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2021年1月,总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必须更强调自主创新”。2021年5月召开的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2021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提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首先,全球科技竞争形势严峻。《瓦森纳协定》严重制约中国半导体发展;西方国家以“沃尔夫条款”围堵中国航天发展;欧盟不断提高审查门槛以阻碍中国并购,严控对华技术转移。其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求。尽管我们国家的科技实力已跃上新台阶,但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更加凸显了加快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紧迫性。最后,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科技创新大国,但仍被掣肘束缚。现代科技体系异常复杂,国际分工合作是必然选择。我国过去的经济发展战略一个基本特点是加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而不是构建中国自己能够主导的体系。如此发展战略在一定时期内明显有益:在同发达国家技术水平差距较大的情况下,我国企业可以较顺利地引进、消化、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也能快速形成技术能力、生产能力,迅速占领市场,可以取得较迅速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较快提高。
问题在于,从微观上看,在可以轻易获得外来技术的情况下,本土企业感受不到开展独立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压力,忽略了建立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能重视开发自己的新技术、新产品;从产业层面看,本土的整机生产企业能不用本土零部件供应商的产品就不用,导致本土零部件供应商几乎没有机会提高零部件的开发能力,反过来加剧了本土整机生产企业对国外零部件的依赖。
解决科技自立自强问题,必须下决心建立以本土骨干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必须在本土的整机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之间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良性互动关系。可以说,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要求是建立自主可控的高水平的创新体系。
在宏观层面,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继续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要健全创新服务支撑体系,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加快建立主要由市场评价技术创新成果机制。要坚持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扎实办好自己的事,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也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向世界分享更多中国科技成果。
措施包括:要以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打好科技自立自强这一仗。要有正确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在实现经济持续增长过程中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要统筹布局,创新机制,在重大创新领域抢占先机、实现新突破。要统筹实施好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发展。要持续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针对不同产业采取分类推进政策。要积极为创新主体服务,不断激发高端人才的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