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母亲问我前几天寄出的被子收到没有,我说收到了。紧接着,她问:“你和XX(相亲对象)聊天了吗?”
五天后,面对同一个问题,我再无耐心,甚至懒得敷衍,思考几秒后,还是忍不住发出一连串语音反问:
“联系了,然后呢?我感觉你这样老是问我,我很不舒服。你可能觉得没什么,但我感觉你好像在催我。那我和他联系,还得和你汇报吗?每天和你说今天联系了,或者今天没联系?”
母亲有高血压,我在外地工作,弟弟在外地读书,父亲不在家。我担心她一个人生闷气,血压升高,睡不好。k8凯发
我细数每次吵架的起因:去年年底,母亲找人给我算命,算命的说我29岁生日以后结婚比较好。她一开始讲的时候,我当笑话听,后来讲的次数多了,我变得不耐烦。某天晚上发生剧烈争吵,问她29岁适合结婚,那是要我每天去相亲吗?
今年三月,我在云南旅居,某天晚上和母亲聊天,聊着聊着又聊到相亲。她说亲戚在洛阳,准备给我介绍一个条件很好的相亲对象。“条件再好有什么用,你又不在洛阳。”母亲感慨道。我一下子就炸了,问她什么意思,是让我去洛阳工作吗?“我就是随便说说,当妈的和闺女说话还要深思熟虑吗?”母亲说。
今年五一,某天晚上我和母亲谈心,让她不要再操心我的感情问题。她以某某女性为例,说对方一生未婚,突患重病,哭着给家里打电话,称自己后悔。我当即正色表态:“我余世文,如果以后身患重病,绝不会哭着给家里打电话,是我咎由自取,是我活该。”
今年十一,母亲的同学给我介绍了一个相亲对象。见面那天,我父母,他父母,再加上介绍人一对夫妻,围坐在一起。我一度觉得,把会面的客厅布置成大红色,这场景和订婚宴也差不多。
回家后,父母一直说对男方家里有多满意,我充耳不闻。和朋友说这件事,她一针见血道:“这压力多大啊。”
可是每一次,当我和母亲坦言我的压力时,她的回答总是:“谁逼你啦?成不成还不是看你,我就是随便问问,你反应怎么那么大。”
他们没有用强硬的态度说:“如果今年不结婚,就不准回家。”但他们会一再重复:“你结婚了,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
作为女儿,听到母亲说“我老了”“就是闲聊,关心你”,我立刻脑补她一个人在家里落寞看电视的场景,内疚感瞬间升腾。父母离自己的生活越来越远,他们不懂我的工作,能聊的不就是这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
我把自己装进“听话懂事”的乖乖女套子里,k8凯发觉得自己理应再耐心一些。但是,作为自己,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无言的压力。
我不止一次地问自己:大家都那么满意,我要是还不满意,是不是我不识抬举啊?人家条件那么好,我有什么资格不满意?
我说给我一点时间,那多长的时间算时间呢?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朋友说在相亲届,有111原则的说法:一次消息不回放弃,一次约会不出来放弃,一个月磨磨唧唧不同意放弃……
我说我想谈恋爱,朋友说相亲就很难谈恋爱,大家都是奔着结婚去的。我说时间那么短,感觉还不了解对方哇。她说大不了离婚嘛,都是经历。
1、问题背后的潜台词。我觉得这个问题背后,是一种对感情进度的催促,给我的感觉好像在问:你作业写完了没?可感情又不是写作业。
2、父母和子女权利边界的模糊。传统的父母潜意识会把子女作为自己的私有物,但作为一个即将30岁的成年女性,我不想将个人的感情状况事无巨细地和父母进行汇报。
3、父母的催促只是社会声音的一个缩影,我无法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社会规则发出谴责,只好将受到的压力反弹给父母。我内心深处有一种希望,我已经受够了社会给我的压力,作为父母,我希望他们对我的爱和接纳是无条件的(哪怕这种希望是一种奢望)。
朋友说:矛盾始终存在,结婚了会催生,生了一胎会催生二胎,只要妥协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我说我总想照顾父母的情绪,但最后的结果还是大吵一架。朋友和我讲课题分离,说他们作为成年人,可以自己消化,你不需要为他们的情绪负责。明知道会生气,就少操点心。
十一回家的时候,我问了母亲这个问题,她想了一会儿说:“结婚的好处,就是别人不会觉得你不正常。”
如果有一天我结婚了,我希望我可以笃定地说:我不是为任何人而结婚,仅仅只是我自己想结婚了而已。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